本文原刊於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
在過去半個多世紀,海峽分屬不同政治陣營、雙方劍拔弩張的時刻,對反共復國心切的中華民國來說,海軍陸戰隊可是解救大陸同胞的先鋒部隊。在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聯合目錄中,典藏許多關於當年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的珍貴史料,就讓我們透過數位網路,一起回味那個風雲詭譎的時空。
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其實早在1937年中日戰爭之前就已經成立。不過由於中華民國海軍實力遠遜於對手日本,海權牢牢掌握在日本手中;因此當時的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並沒有兩棲作戰的發揮空間,只能在陸地上當作一般步兵單位使用。而在隨後的國共內戰中,由於戰場地理屬性的關係,使得海軍陸戰隊更一度被納編陸軍,成為像是陸軍小媳婦的存在。
但在1947年,國共內戰逐漸白熱化,中華民國又重新於福建馬尾編組海軍陸戰隊戰鬥單位。等到1949年國民黨政府兵敗撤往臺灣,臺灣海峽分屬不同政治實體,海權與陸戰隊的價值才真正得到突顯。而1950年韓戰爆發,美軍對於西太平洋承擔更多的防衛責任、派駐顧問協助建立美式軍隊,更讓中華民國在硬體裝備與建軍備戰思維上,朝向美式方向急遽發展。
對於像中華民國這樣一度以正統自居的政治實體來說,在內戰中失敗逃往臺灣無疑是一項挫折,因此對於執政者來說、高喊反共復國是非常合理的復仇心態。而要跨過海峽,解救苦難同胞,就需要海軍陸戰隊打開灘頭堡,才能替後續登陸的陸軍開展一條反攻的大道。而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的經驗,也是仰賴海軍陸戰隊在敵前登陸,佔領軍略要地。這也讓50年代後深受美國影響的中華民國,積極發展海軍陸戰隊武力,陸戰隊不再只是陸軍或海軍的小媳婦,而是一支「威猛飆悍」、要開「反共復國第一槍」的精銳部隊。
這場於1965年舉行、代號重慶的三軍聯合演習,主要是以中華民國為主,蔣中正總統也親臨校閱,是一次威力強大的火力展示。
作者不詳(1965/11/16)。[重慶演習]。《數位典藏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URN=3252024(2009/12/07瀏覽)。
而這場代號為「陸吼」的中美聯合演習,舉行於1958年9月,我們可別忘了當時八二三炮戰方熾,臺灣海峽正陷入熱戰邊緣。因此這場演習並不單純只是中美第一次兩棲登陸聯合作戰的演練、建立作戰準則的活動,更富有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毛澤東示威的戰略、政略意涵。而看到美軍與國軍共同演練、並肩作戰的場景,相信對於當時的社會人心,具有一定的安慰與激勵作用。就好像八八水災後,美軍參予救援行動一般…。
作者不詳(1958/09/08)。[中美軍事大演習]。《數位典藏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URN=3250947(2009/12/07瀏覽)。
而在1964年舉行、代號「枕戈」的中美聯合演習,現場可說是冠蓋雲集,不只蔣中正總統親臨現場,連美國大使都來參加。但如果我們仔細分析當時的局勢,美蘇兩大強權都不希望與對方發生熱戰,至多只是打打代理人層級的戰爭。而中華民國如果沒有美國支持,事實上也不具備朝亞洲大陸任何地點投射有效兵力的海空能量,中華民國國軍越朝向美式方向發展,也就越受美國制約。因此這場演習一方面除了鞏固民心士氣之外,於今觀之也有那麼一絲諷刺意味。不過,毛澤東的大躍進餓死千萬人、民心思變,所以某些中國共產黨高層的歷史回顧也透露,倘若中華民國真的在1960-64年間「反攻大陸」,就算中共政權不會跨台,中國國民黨也可能贏回一些失土,形成某種對峙局面,對中共政權造成麻煩。
作者不詳(1964/03/03)。[中美枕戈演習]。《數位典藏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URN=3251739(2009/12/07瀏覽)。
衝上灘頭之後,陸戰隊員該做什麼事情呢?執行戰地政務、「號召大陸同胞起義來歸」,是一項相當重要的工作。中華民國國軍擁有自由世界中獨樹一格的政治作戰體系,在擔負反共救國大業的陸戰隊中,政戰工作更是不能缺席。在這支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政治作戰軍官們在戰前激勵士氣,在登陸中鼓舞士氣,在登陸上岸後掃除匪偽標語、重新塗上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甚至還得安慰民眾。政治作戰雖然充滿荒謬氣氛,但這次的演習卻還特別找來一群老幼婦孺扮演「身處水深火熱中苦難大陸同胞」的角色,實在逼真。
中國電影製片廠|(1966-12-12)。[海軍陸戰隊基層文宣工作]。《數位典藏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URN=3807070(2009/12/07瀏覽)。
有人說,阿兵哥最好的福利是訓練,在這支推測為1960年代的影片中,我們看到當時陸戰隊員專精訓練的實況。如果依照片中城鎮戰訓練的影像看來,當時陸戰隊阿兵哥配備的似乎還是二戰老古董但卻非常實用、巴頓將軍譽為最佳步兵武器的M1格蘭德步槍,許多青年包括我當兵時拿過的美造M16,還正在越南戰場上、由美國海軍陸戰隊進行實戰測試。另一個有趣的事情,是在通信課程的驚鴻一瞥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位教官戴著寬邊帽,這種寬邊帽是純然美軍的產物,如果您看過電影「金甲部隊」,那麼應該對戴著寬邊帽、對著菜兵嘶吼的教育班長印象深刻。在中華民國與美國1979年斷交之後,這種帽子也就逐漸從中華民國軍中消失,大家都戴「報告班長」裡面的制式軍帽了。
中國電影製片廠|(不詳)。 [海軍陸戰隊專精訓練]。《數位典藏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URN=3807319(2009/12/07瀏覽)。
當然,除了反共復國大業之外,1950與60年代的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也有其輕鬆一面透過數位典藏流傳下來,例如懇親會的實施,就讓軍人與眷屬在肅殺的環境中,仍保有一絲絲溫暖與人性。看著軍眷因為「相夫教子」的辛勞上台接受表揚、以及舞龍、歌舞餘興節目,我們看到了軍人生活的另外一面。
中國電影製片廠|(1967-04-22)。[陸戰隊懇親大會]。《數位典藏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URN=3807092(2009/12/07瀏覽)。
美國海軍陸戰隊也在當時的臺灣社會中,扮演了娛樂大眾的角色。這支短片就是當年美國海軍陸戰隊鼓號樂隊來台,在臺北中山堂前廣場表演。而對於80後世代的筆者來說,我打死都不相信中山堂前居然曾有這麼大的廣場存在,可見臺北市變遷之鉅,頗興滄海桑田之慨歎。
中國電影製片廠|(1960-02-08)。[美國海軍陸戰隊鼓號樂隊公開表演]。《數位典藏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URN=3806879(2009/12/07瀏覽)。
當代新聞媒體中,當然也不乏對海軍陸戰隊健兒的詳細報導,不過對於海軍陸戰隊的發展歷史,我們卻總是只有模糊的概念。或許透過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的努力,以「永遠忠誠」為隊訓的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能夠以更有血有肉的面貌,出現在大家的記憶中。
2010年5月24日 星期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