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3日 星期日

行李名條在漢朝

完整圖文版歡迎點閱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資源網

拖著大大的行李箱穿梭機場,滿載著衣服、紀念品、希望、或是美好的回憶,這是我們所處年代的旅行印象。為了讓航空公司與地勤搞清楚這件行李的去處,我們總是會有個行李名條,縛在行李箱上。古代人也有這種玩意嗎?

從中國內蒙古居延所出土的漢代簡牘,我們可以一窺古人邊境生活的一角。在兩千年前,中國漢代那群仍處於農業靜態社會、安土重遷的人們,並沒有太多旅遊的機會。但是如果你被政府抓去當兵戍守邊境,那就是一個全新的故事。你會住在邊境上的碉堡,遇到語言不同、服裝不同、不吃米而好食肉、奶的遊牧民族。其中有些遊牧民已經和你的政府結成同盟,是你的朋友;也有一些遊牧民族對你的政府與旗幟可是甩都不甩,冷不防就會給你一箭打招呼…。

和現在的阿兵哥役期短短不同,戍守漢朝邊境的士兵們,總是要待上好幾年才有可能從邊境回到故鄉。衣服破了縫縫補補自不可免,但是萬一衣服破洞時、棉絮也剛好跑光,那可是會受凍著涼,草原大陸性氣候的冬天可不好受啊!偏偏當時後勤補給系統只管軍械糧草,衣服的事情可不歸經理管照,只得靠阿兵哥自己各顯神通!所以阿兵哥們就會寫信回家,請家人準備好信上的物品託人帶來,免得沒死在戰鬥中,仍成了河邊無定骨、春閨夢裡人…。

這個看來黑呼呼的,就是漢朝人的行李託運名條。當故鄉人想把包裹寄給他們遠方戍守邊境的家人時,他們會把東西打包好收在大袋子裡面。袋口用繩子束緊後,多餘的繩子會纏繞在這塊木牌的三條橫線凹槽中,把木牌跟包裹本身固定在一起,之後再用泥土把中間的四方凹槽填滿,如此就可送出。

讀者一定會納悶,光憑這個看來舊舊的木牌,就可以把這個包裹平安送到自己的家人身邊嗎?歷史學家一開始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但是當歷史學家把這塊木牌送到紅外線儀器下檢測之後,木牌上竟然浮現了許多字體!原來漢朝人會在木牌上寫明收件人的姓名、年齡、籍貫,以及包裹內的物品內容,如此一來就能夠讓包裹與行李平安抵達目的地、送到心愛家人的手上。只是經歷兩千年的風霜,不透過紅外線,我們還真的不知道上面寫些什麼。

這位來自淮陽國今天中國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二十四歲名叫處賢的阿兵哥,應該已經平安收到了這件行李吧!我也忍不住懷念起那隻台灣人一定都知道的廣告「鐵牛運功散」,每個年代都有愛子心切的父母吧!或許透過數位典藏,古人生活的點點滴滴,和我們其實並不遙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