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5日 星期二

在南港,遇見胡適



對一般人來說,提起胡適,腦海中會浮現甚麼呢?
「眼翳病?」(中間第二個字還想不太起來怎麼念)
「國文課本?」(因為只記得在國文課上課時有念過胡適的文章)
「老子都不老子了!」(一百年前的粗口…)
「胡適的台語要怎麼念?Ho ShiHo Shing?」(音近台語的蒼蠅…)
「我是胡適主義的信徒!」(某教長的發言)
「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名言錦句
等等等

白話文的火車頭
  胡適和他生存的年代,與今天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截然不同,是一個傳統中國儒家禮教秩序如夕陽殘照,青年們蓬勃的生命力有太多的問題、正急切地找尋宣洩出口的時代。就他所處的時代來說,青年胡適是個不折不扣的叛逆青年,除了「老子都不老子了!」之外,他更勇於從根本的思考及語言活動上挑戰傳統。掌控東亞儒家文化圈的「之乎者也」書寫模式,就是由胡適為首的那一群「新青年」所打破的。沒有他們,恐怕今天新詩大家余光中公和我們,都還醬在那古文的缸裡,滿身酸臭,爬不出韓柳唐宋八大家的框框。

自由與容忍的追求者
  除了文字運用上的自由之外,胡適一生追求的,更在於思考上的自由,他對歷史有著深刻的興趣,對於前人所持的歷史觀點,並不囫圇吞棗,他勇於質疑舊權威,但並不無的放矢胡亂批判,但求以實證出發,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針對每一問題進行思辨,找出真相。而他在政治上,追求的是有秩序的民主,雖然他認為「容忍比自由重要」,但是對於法西斯傾向的左右派權威,卻也總是不假辭色地加以針砭與抗拒。無論在中國近代史,或是臺灣史上,胡適在政治上所扮演的角色,總是具有強烈的在野性格。而他與雷震催生《自由中國》,跨越省籍的藩籬,共同為臺灣社會的自由與人權奮鬥,對極權體制保持批判與抵抗的態度,更是臺灣民主政治發展史上值得紀念的一筆。

文化資產的守護者
    胡適在近代中國外交史上,也曾經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1938-1942年間,胡適曾經擔任中華民國駐美大使。在當時中華民國獨力對抗日本侵略,歐美國家尚無意投入亞洲戰局的時刻,胡適先生以一位學者出身的大使,扮演了稱職的外交官角色。相信他溫文儒雅的風範,與堅持民主自由的精神,必定替當時中華民國的外交形象加分不少。而很少有人知道,胡適先生在駐美大使期間,還曾經積極奔走,協助當時的中國學者將1930年代、由瑞典學者Folke Bergman 所發現的居延漢簡,由戰火肆虐的中國,輾轉運往安全的美國保存。這批居延漢簡,現典藏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更完成了數位典藏,可以說是一扇通往兩千年前內蒙古漢朝邊塞社會文化生活的珍貴窗口。倘若沒有胡適先生與其他學人們的守護,這批文化資產,恐怕不是毀於中日戰爭的兵禍,就是喪於文化大革命的狂流中。因此,胡適先生在保存文化遺產的努力,實在值得我們頂禮致敬!

身為一個平凡人
    除了作為一個世代中代表性的傳奇人物之外,我們透過了胡適所遺留下的文物、墨寶與他的故居,仍然能夠深刻地體會到胡適生命中平凡的一面。胡適早年奉媒妁之言,13歲不過國一新生的年紀、即與江冬秀女士訂婚、結褵數十年。而他在往後的學思歷程上,亦有韋蓮司女士為伴,但是這段柏拉圖式的戀愛,情感與義理間的選擇,胡適終究是膽小而沒有如時下偶像劇的劇情一般「誠實地面對自己的感覺」,他並沒有像人間四月天那年代的徐志摩一般浪漫,擁有為了愛情自由不惜與社會為敵的勇氣,他選擇的是義理一個在今天的社會中看來格格不入的選擇。

    撇開那帶點悲劇色彩的感情生活,胡適同時也是個慈祥的老人、大家長型的人物。在他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期間,他不只積極替剛剛搬遷到南港的中央研究院同仁謀取福利,改善大家的生活,他更關心週邊舊庄社區孩童們的教育狀況,協助國民小學的設置。這種不只埋首學問,更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的做法,至今仍然是值得我們效法與實踐的典範。

胡適伯伯有練過,弟弟妹妹不要學
    不過,胡適當然也有一些更屬凡人、「胡適伯伯有練過、弟弟妹妹不要學」的小缺陷。我們都知道,跟圖書館或是別人借來的圖書,應該要好好珍惜、完璧歸趙才對。胡適先生曾經向歷史語言研究所申借過《水滸傳》等幾本圖書,學思如泉湧、智識淵博的他,毫不猶豫地就在書本內頁中提下了他的讀書札記洋洋灑灑數百字。幸好胡適先生書法有練過,內容言之更是有物,不然要是像我這樣的貨色寫了字,恐怕只有被後代人嘲笑的份。

通往過去的多種旅程
  中央研究院成立已然八十載,而自胡適先生過世,也已經匆匆奔過了四十多年的春秋,但是無論在南港的中央研究院,或是在01的虛擬世界中,胡適仍然鮮明地與我們同在。
  今天在南港中央研究院旁邊的小山丘上,我們可以瞻仰胡先生的墓園。而每年胡適先生過世的日子,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同仁,仍然會在胡適先生的墓碑前擺上花束,表達對這位一代學人的追念。在胡適紀念館,當我們緩步行過當年胡適先生的書房臥室的時候,時光彷彿凝結、回到了1960年代,我們仍然能鮮活地感受到那股樸實無華卻又蘊含著無限智慧韶光的氛圍

  胡適先生所留下的手書題記,以及他所爬疏的文字點滴,至今仍安靜地躺在胡適紀念館、歷史文物陳列館等博物館空間,成為通往過去光輝之旅的空間紐帶。而在01的網路世界中,您更可以透過數位典藏的力量,跨越時間與空間的藩籬,嚐試著去認識這位已然遠去卻又在我們心中留下鮮活記憶的胡適先生。

參考網站
胡適紀念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代簡牘數位典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