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4日 星期一

西仔反傳說的文創底蘊


本文原刊於數位典藏部落格

對正在發展的文化創意產業來說,找出一條可以獲利的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任務,沒有賺錢的生意誰要做啊!不過,對於同樣可能參予到這個產業鏈的公部門團體(如政府、大學)來說,有時候賺來的錢該怎麼入庫,反而更是問題。或許乖乖地扮演好協助民眾認識文化底蘊的角色,對這些公部門來說也不失為一條可行的道路。

在今年的10月10日、11日,金枝演劇社在淡水鎮公所的協助下,於砲台公園演出了一場「西仔反傳說」的現代演劇。這齣戲除了由金枝演劇社演員擔綱主要角色外,更邀請淡水鎮民參加演出,總共動員200位鎮民分別扮演故事中清法雙方角色。相當精采。

先讓我們回顧歷史吧!1884年10月,當時清法雙方交戰已經有一段時日,雖然法軍在印度支那並沒有討到便宜,但是在閩江口馬尾的清國南洋艦隊已經被法國海軍消滅,基隆也被法軍佔領,在海上法軍擁有完全的行動自由,愛打哪裡、就打哪裡。

為了說動中立國(美國)調停,贏得一個光榮的和平,法軍希望能夠速戰速決,因此在中國東南沿海再次取得勝利,就成為法國海軍孤拔元帥的主要任務。而當您檢視當年的地圖時,在台灣對外貿易中位居要津的滬尾,一定很難逃脫您的視線。當時台灣的茶、糖、樟腦,許多都仰賴滬尾輸出到外國。倘若法軍奪下滬尾,對談判將會非常有利。

法軍為了攻佔滬尾,特別動員六、七艘現代化的軍艦鎮日封鎖淡水河出海口,三不五時還朝岸上的清軍營壘吊上幾砲,希望削弱清軍的防務與戰志。根據老淡水人的傳說,在法國軍艦的砲彈飛過來的時候,早已守護淡水人多年的清水祖師爺突然顯靈,讓砲彈都飛去了沒有人的所在(今天的清水祖師廟裡面還有一幅壁畫描繪這個故事)。清國鎮守淡水的孫開華提督,也不是省油的燈。他非常西化且開放,根據英國僑民與在戰艦上觀測彈著點的法國水兵回憶,他在法軍艦炮轟擊下,居然還有心情吃西餐、喝香檳。守在岸上的除了孫開華將軍麾下的軍兵外,還有由張李成所率領的民團(大概就是梅伯與希斯萊傑共演的電影「決戰時刻」裡邊的民兵),據說油車口的蘇府王爺廟就是民兵們的聚集之地。

10月8日,600名法國海軍陸戰隊在輕鬆的心情下,在今天已經廢棄不用、但未來很可能變成文創園區的沙崙海水浴場。他們的任務是摧毀清軍的營壘與砲台,順便引爆淡水河口的水雷,然後凱旋歸艦。

不過很不巧的是,這些法國人遇到的是足足有2400人、戰志高昂的清軍與民團。雙方在今天的天生國小外交戰,法軍為了阻止人數優勢的清軍迂迴,只能仰賴火海戰術,以步槍拼命攻擊清軍。不過,清軍人數實在太多,法軍彈藥消耗光了,只得乖乖逃回艦上。法軍不只沒能碰到清軍的水雷,還蒙受17死49傷的損失,這對在海外所向披靡的歐洲軍隊來說,確實是一場慘敗。

回到那天的西仔反演劇吧!金枝演劇社很用心地編排戲碼,更依照史實打造了城寨、營壘、戲服。而且演出地點就在當年的古戰場上,更是別具意義。我和飾演法國軍官的加拿大朋友Paul聊了一下,他認為這齣戲並不是對與錯的故事、而是單純的歷史回顧。或許對於這個發生在125年前的戰場歷史追憶,台灣與世界許多國家、文化相較之下,已經培養出了成熟的態度。

整齣戲最令我動容的,或許就是在劇情走到法國軍艦砲擊淡水的時刻,幾位劇組工作人員,緩緩地將一尊高達五公尺的祖師爺偶像,請往觀眾面前,擋住法軍的砲彈。這則傳說我早已在文獻中讀過,但是身歷其境地欣賞演出,仍然有非常震撼的感受。

既然安平有荷蘭日,那麼基隆、淡水、澎湖能不能也來個「法國日」呢?遊客們穿著當年兩軍的制服,在戰場現地感受歷史的脈動…這或許是不錯的深度旅遊商機。至於週邊商品,像是祖師爺護身符、印有「兵」、「勇」字樣的T恤…我想是族繁不及備載吧!

在文化產業中,我想底蘊應該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消費者能夠知道每個象徵符號(例如兵、勇)背後的故事與意義,那麼文化也才能夠在商品的意義體系中,扮演正面的意義。因此,故事….也很重要吧!

點選以下連結可欣賞西仔反傳說圖片

http://newsletter.teldap.tw/news/HaveYourSayContent.php?nid=3158&lid=28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