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於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
「食果子、拜樹頭」是台灣文化當中的重要價值。而說起嘉南平原的稻米種植與產量倍增,我們就不得不提到建設台南烏山頭水庫的日籍水利工程師「八田與一」先生。為了緬懷這段值得珍惜的歷史,一群來自台灣與日本農業界、學術界的民間人士,特別發起「烏山頭水庫水利系統登錄世界遺產」運動,期待社會大眾踴躍參與連署。
2009年7月22日,這項活動正式連署儀式第一站,就從當年烏山頭水庫建築工人子弟就讀的台南縣六甲鄉嘉南國小開跑,世代之間記憶傳承意義特別濃厚。而曾文社區大學為了和社會大眾介紹八田與一先生的貢獻、以及烏山頭水庫申請登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之必要性,特別和日本北國新聞社合作,利用該社出品之動畫「八田來了」片段剪輯宣傳短片並且於youtube平台上公佈,希望能夠喚起超越世代對這段寶貴歷史記憶的關注。
烏山頭水庫申請登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宣傳短片
日本北國新聞社動畫「八田來了」
八田與一先生自1910年代末期,即開始針對嘉南平原地區進行水利工程興建的各項踏察工作,經過十年光陰,烏山頭水庫於1930年落成。這座水庫運用了思維上極為先進的半水成式工法,以在地砂石、土作為建材,使得水庫工程對當地自然環境的衝擊能夠降到最低。而在水庫完成之後,不僅解除嘉南平原看天吃飯的窘境、滋潤廣大台灣農民生計,更提供了水力發電與觀光遊憩的社會效益;這可能是八田與一技師在建設當初所萬萬沒有想到的發展。當年烏山頭水庫開放觀光之後的宣傳影片,也同樣在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的Vcenter網站中得到呈現,協助傳承跨越世代的戰後記憶。
台南縣烏山頭水庫(國家電影資料館典藏)
日本殖民時期的台灣歷史,縱然充滿許多辯證與糾葛,但是八田與一技師本身的人格,卻深深沖淡了烏山頭水庫的爭議色彩。八田技師除了擁有水力工程專才之外,更是人本主義的實踐者。他堅持跨越種族與階級之間的界線,在殉職工人紀念碑上拒絕依照先日後台或職位高低順序排名,並且努力協調嘉南平原各區輪作、共享水力資源;這種種作為都讓台灣人感念至深。在1944-45年太平洋戰爭最後的混亂中,日本政府強力徵收一切金屬資源,為了保存八田與一先生的銅像,嘉南地區的人民還主動將銅像藏匿,以躲避徵收。
殖民期的歷史雖然有許多灰暗之處,但是八田與一先生與烏山頭水庫的存在,無疑地是台灣歷史上光明的一頁。八田技師,值得我們懷念!歡迎您參加烏山頭水庫申請世界文化遺產連署活動!
延伸新聞閱讀
維基百科:八田與一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5%AB%E7%94%B0%E8%88%87%E4%B8%80
維基百科:烏山頭水庫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3%8F%E5%B1%B1%E9%A0%AD%E6%B0%B4%E5%BA%AB
連署官方網站:八田與一網http://seed.agron.ntu.edu.tw/hatta/index.htm
2010年5月24日 星期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