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於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
今年二月十五日,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的出刊日,恰好是農曆初二回娘家的日子。您又是如何渡過春節假期的呢?國家電影資料館所典藏的早期新聞影音資料,儘管在原初拍攝時多半具有濃厚的官方宣傳色彩,但是當我們細細品味,仍能從這些黑與白的光影中,拼湊出二十世紀中葉台灣的容顏。請讓我們透過這些老電影,看看老台灣的春節時光吧!
這支「省會各界慶祝春節」的新聞片,拍攝於西元1948年的台北。當時台北仍是省會,直到1956年台灣省政府才遷至中臺灣。當時,二二八事件才剛過一年,正是受難者的心靈傷口仍在癒合的時候。不過從影像當中,人們面對鏡頭依舊興高采烈,草山踏青走春活動,早在那時就已是大眾春節行程,我們似乎從這支影片,看到了另一種40年代的風貌。
作者不詳(1948)。[省會各界慶祝春節]。《數位典藏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URN=3250325(2010/02/05瀏覽)。
1953年,韓戰已然進入尾聲。雖然在戰後半個多世紀的歷史中,隔著台灣海峽的軍事對峙才剛剛開始,但是國民黨政府已經逐漸站穩了在亞洲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自由世界中的戰略位置。為了「反共復國大業」、隨時準備拋頭顱灑熱血的軍人,對於當時的中華民國來說,似乎是社會中最為崇高的一種存在。因此每逢佳節,敬軍、勞軍的活動,便成為當時台灣社會動員的常態。在這部新聞片中,我們看到當時儘管統治台灣才短短七、八年,但是原住民族也加入國民黨政府所塑造的國家體系中,年輕貌美的女孩、被動員前往外島以歌舞勞軍。這背後關於原漢與性別關係的象徵意涵與操作,其實頗值得學者繼續探討。
而從輕鬆的一面來看,我們還能夠從這部影片中,看到「克難競賽」的片影。今天軍人與公務人員不得兼差兼職,似乎已經是社會的常識。但是在1950年代,政府赤字高漲根本無力替軍公教人員加薪的時代,領著固定薪資的公部門職員,事實上經常過著苦哈哈的日子。在物質極度缺乏、也還沒有美援的年代,為了解決經濟上的困境,政府便推動「克難運動」(克服困難),鼓勵公部門與民眾運用各種隨手可得、不需多花錢的資源與勞動人力,投入生產工作。也因此,連金門的阿兵哥在站崗之餘,也得種菜、養兔子…。這項運動除了經濟效益之外,還有建構積極向上意識形態,進行精神動員的意涵在內。而透過春節勞軍活動與媒體放送傳播訊息,一般社會大眾也和前線軍人建立更為密切的物質與精神紐帶,對於往後的各種官方動員,提供更為良好的群眾基礎。
在這句影片中,旁白提出了一個饒富興味的說法:「不到金門,不知道金門的偉大」。金門在戰後台灣軍事史中,也確實扮演了無與倫比的角色。不過,在1953年的當下,金門的軍民們一定不曉得,他們一生中最艱難的考驗與最光輝榮耀的一刻,尚未到來…。
作者不詳(1953/02/09-1953/02/11)。[春節勞軍]。《數位典藏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URN=3250417(2010/02/05瀏覽)。
1958年,元宵節。八二三炮戰還未開打的和平前半年,台北走出戰後的創痛與凋敝的經濟,人們開始享受各種民俗與傳統節慶的歡樂氣氛。這是當年在台北青山宮舉行的元宵燈節活動,我們在影片中首先可以看到靜態的動物、祥瑞花燈,之後鏡頭帶到了電動花燈,傳說神話故事中的決定性場景,透過花燈進行呈現,角色花燈雖然只是重複單調的動作,但是從影片中孩子們專注而期待的神情,以及宮中人山人海的盛況,我們可以深深了解,在沒有電視、沒有網路、沒有阿凡達的時代,看花燈對大人小孩來說,真的是值得期待的休閒娛樂!
作者不詳(1958/03/05)。[元宵節花燈展]。《數位典藏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URN=3250886(2010/02/05瀏覽)。
您是怎麼安排這次九天春節假期的休閒娛樂活動呢?從這些新聞影音典藏中,我們看到五十多年前的台灣人,儘管物質貧乏,卻也還是沒有失去對生活的信心,仍舊享受這個難得的歲時節慶,儘管春節可能還是帶著點意識型態、無法脫離國家機器的掌握…這或許也是當時台灣歷史的矛盾之處與宿命吧!希望透過這些黑白影像中的春節,我們可以一起穿過時光隧道,重新回味那個看似單純但卻也美好的純真年代…。
2010年5月25日 星期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