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5日 星期二

從飛虎隊看軍事遺產保存

本文原刊於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


大導演吳宇森先生即將開拍以二戰期間揚名亞洲戰場的飛虎隊主題電影,一時之間引起了一陣歷史懷舊風,而此舉也已經得到我國國防部在史料方面的協助。從文化創意產業的角度來看,飛虎隊是部值得期待的電影。但是從軍事遺產的角度來看,這樣的電影拍攝是否能夠帶動更多人去欣賞、並且對於實際史料的保存產生興趣,恐怕還有許多值得探討與努力的地方。


台灣,由於錯綜複雜的歷史導致國家認同的錯亂,連帶使得歷任執政者莫不以掌握歷史詮釋權,作為鞏固國家體制認同的手段。除了創造一套新的國族神話之外,剷除舊者的記憶也是執政者的要務之一。這使得台灣歷史遺產,始終很難以一種超然中立的態度加以看待。中國國民黨政府遷台時,就曾經頒布拆除本省日偽碑塔的命令;相較之下,不會把票投給中國國民黨的選民,對於黑貓與黑蝙蝠兩個中隊出生入死的史蹟、甚至中日戰爭主題的歷史保存,也多半不會給予什麼好臉色。

飛虎隊的歷史就是一例。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中華民國盡管銳意栽培空軍,但仍然被極有效率的日本空軍擊敗,小時候我們所看的愛國電影「筧橋英烈傳」,其實也是二分史實、三分宣傳、五分渲染。等到日本海軍用航空母艦運來九七式戰鬥機之後,中華民國空軍的Hawk-3也只得黯然敗退,將天空拱手讓給日本人。等到1940年日軍針對內陸進行戰略轟炸,擁有超長航程的傑作機零戰來華進行護航與掃蕩任務,只有俄製I-15、I-16的中華民國空軍更是被打得抬不起頭來。招募高素質外籍飛行員為中華民國作戰的政策,早在中日戰爭初期就開始。早期有俄國志願隊(事實上也是由俄國空軍飛行員在蘇聯政府授意下組成,直到日蘇簽定互不侵犯協約後,方撤出中國戰場),該支航空部隊還曾經轟炸台北,讓台灣總督府緊張了一陣!而1940年克萊爾‧李‧陳納德將軍在國民政府授意之下,赴美招募美軍現役飛行員(中華民國空軍美國志願大隊American Volunteer Group),才算是飛虎隊傳奇的開端。


飛虎隊的故事儘管家喻戶曉,但卻不全然都符合真正的歷史。不少人以為飛虎隊在珍珠港事件之前,就已經和日本人打了多年的仗,就是一項大錯特措的迷思。事實上飛虎隊直到1941年12月10日起,才開始在昆明、緬甸仰光等地,或單獨、或與英國皇家空軍共同在炎熱天空下與日軍周旋。說巧不巧,當飛虎隊被捧為英雄時,在中印緬戰場上與之對戰的日本陸軍航空隊第64飛行戰隊(戰隊長加藤建夫中佐,1942年戰死後二級特進升少將,被奉為軍神),也因為戰功彪炳被日本政府大加宣揚,甚至還有電影、軍歌(加藤隼戰鬥隊,老輩台灣人可能都還有聽過)出爐用以激勵日本國民抗敵士氣。


日本陸軍戰時軍歌「加藤隼戰鬥隊」,由於該戰隊使用的是中島Ki-43「隼」式機,因此又被稱為加藤隼戰隊。同一戰場的兩支敵對部隊,居然雙雙成為各自陣營的英雄,這也是一個非常奇妙的歷史局面。更諷刺的是,Ki-43戰鬥機雖然武裝、裝甲貧弱,但操縱性能優異,國共內戰雙方空軍,都曾用戰後接收、擄獲的隼式機,組織自身的空軍力量。

而說飛虎隊所向無敵、足以扭轉局勢,倒也是一種誤解。事實上由於戰機、後勤與人力資源不足,飛虎隊與後來的第14航空大隊、中美混合飛行團,始終必須以極為克難的方式打這場戰爭。加上日軍戰機性能亦不容小覷,因此飛虎隊員經常只能用打帶跑戰術偷襲日軍,也因為運用這種非正規戰法,儘管不能完全擊敗日軍、破解日本人的空優局勢,倒也讓日軍狠得牙癢癢的。總之,在中國人民飽受轟炸時,確實是飛虎隊在天空抵擋日軍。而在1941、42年軸心國所向披靡,一點好消息都沒有的時刻,還能跟日軍打成平手的飛虎隊,也就在奇特的氛圍中成為英雄。


1942年美國電影「飛虎隊」,由美國螢幕英雄約翰‧偉恩主演,戰爭、冒險、愛情兼有之...。

陳納德將軍於1958年過世,為了感念他對中華民國的貢獻,當時已然遷台、但卻與美國仍保有同盟關係的中華民國政府,特別在1964年替陳納德將軍立了尊銅像,小時候我還曾經在新公園(今天的二二八紀念公園)當中,看到陳納德將軍那剛毅嚴肅的面容。在銅像豎立儀式時,居然有一百八十多位前飛虎隊成員與眷屬來台,場面莊嚴隆重,台灣省政府主席黃杰也特別設宴款待外賓。不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恐怕還是陳納德將軍的遺孀陳香梅女士吧...


作者不詳(1964/06/30)。[飛虎隊員台北聚會]。《數位典藏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URN=3251794(2010/02/01瀏覽)。

總之陳納德將軍銅像在新公園好好地待了30餘年,卻在1994年陳水扁先生成為台北市長後有了變化。當時為了興建二二八紀念公園,台北市政府決定將搬遷陳納德將軍銅像,由於缺乏相關資料,我們不敢肯定這起遷移是否和族群政治動員有關,但是這起遷移事件確實讓二戰美軍老兵十分不快,美國駝峰飛行員理事會還特意致函陳水扁市長,盼其收回成命不過陳市府仍不為所動,還是將陳納德銅像遷到了平時很少人前往的新生公園。

但是,更令人感到荒誕的狀況,卻發生在空軍決定將陳納德將軍銅像送往花蓮基地典藏的時候。原本空軍花蓮401聯隊聯隊長還曾親自致電當年曾與飛虎隊並肩奮戰的中華民國空軍老兵,邀請觀禮;但是空軍高司單位在安排交通時,居然沒盡到禮數、忘了替這群空軍老兵安排交通食宿,結果一場原本極富歷史傳承意味的典禮,也就成了一場單純的剪綵秀,沒有任何老兵來到花蓮觀禮,接受後繼者對他們的禮讚。據說還有主流媒體把飛虎隊當成是美軍協防台灣的空軍單位,讓歷史傳承的任務幾乎是打了大對折!

其實,只要花點時間翻閱台灣非官方的軍事雜誌,如全球防衛、兵器戰術圖鑑、尖端科技等,我們就會發現民間人士與軍武作家,對於台灣軍事性歷史遺產的認識與投入,往往比藍綠兩黨政府與軍方的官方史政單位還要來得透徹。中華民國國軍不是沒有好漢,台灣人也不是不能戰,但是藍營不願提大陸兵敗如山倒、綠營不屑提中國歷史、軍人認為史政單位是左遷之地的千萬心結之下,台灣的軍隊沒有傳統,台灣大眾不知兵事、更保存遑論各種軍事性歷史遺產,也因此台灣成了一個沒有軍事遺產、軍人不知為何而戰的國度。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道,不可不察。不知道戰爭的可怕與犧牲,就無法欣賞和平的可貴。吳導能夠再度以二戰歷史為題材拍攝電影,而且還願意和中華民國國軍合作,我們應該樂見其成。但是中華民國國防部能否把握這次難能可貴的公關行銷,不只是讓幾個帥阿兵哥上好萊塢露臉,更應該順勢開放相關史料、檔案(筆者曾與國防部史政單位洽詢調閱1945年越南佔領檔案,承辦的中校人很和氣,但是檔案就是不給看),甚至進行數位典藏,讓更多人能夠欣賞這群多國籍的戰士,在面對日本這個強勁對手時所展現的技巧與勇氣,我想才是我國國防部更該思考的方向。

變形金剛只是一時花俏,一支軍隊之所以讓人畏懼,還是要靠訓練、戰力與傳統的精妙組合。一支只為了高薪而從軍,只會自拍、嫖妓與搶劫的軍隊,是不可能在戰場上贏得勝利的。從國軍迎回巴布亞紐幾內亞忠魂靈位,並且協助吳宇森導演的電影攝製,我想已經踏出了一個正確的方向。但是國軍能否從傳統與精神面重振軍風,贏回人民對國防力量的信賴,我想還有很長遠的道路要走!
參考網路資源:中國飛虎研究學會

贅言小語:根據媒體報導,國防部在協助吳導拍片時,也提出希望讓國軍弟兄入鏡、甚至有駕駛戰鬥機的精彩鏡頭。不過飛虎隊是純由非現役美軍飛行員組成的單位,中華民國飛行員至少在中美混合團成立前,是很難有和飛虎隊成員同出任務的狀況,希望國防部在置入性行銷之餘,也能考慮真實的歷史,只有尊重真實,才對得起當年的英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