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於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
可能是由於蠟筆小新電影版「風起雲湧!大人帝國的反擊」實在是太深得我心,因此對於那種帶著古早味的事物,總是能夠引起我的注意。瀏覽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收藏的鉅量影音史料,就成為我最新的「嗜好」之一。之前在亞太文化入口網高峰會,我有幸認識來自雲林縣的新朋友;當我們聊著數位與知識落差的話題時,她非常訝異國家居然做了數位典藏這麼功德無量的事情,我也趕緊跟這位朋友分享一些之前在入口網欣賞到的老影片,不看則矣、一看我們都上癮了。所以,我希望能夠將這些老影片結合自己的知識,說出一個關於老雲林的故事。
雲林縣位在台灣中部,以豐富多樣的農產聞名。雖然今天雲林縣的數位化程度,似乎比不上鄰近的大台中、或是新竹台北,但是雲林縣水利會,居然早在1976年就運用中文電腦系統(王安2200型),進行水利會行政運作。會員資料的記錄、修改、會費計算,乃至於灌溉計畫、送水量等等計算,都可以運用這套中文電腦系統進行。電腦系統不只算得比人腦快又準確,還幫助水利會降低徵收會費時額外人員聘僱成本。如果新聞片旁白說得沒錯,當台北的報章雜誌還在談中文電腦「可以做什麼?」的時候,雲林縣水利會已經實際運用電腦幫助農民,這種創新精神就算在今天,也實在值得敬佩!
作者不詳(不詳)。[中文電腦在農業上的應用與發展]。《數位典藏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URN=3251477(2010/01/26瀏覽)。
最近網路上流傳一部中國「金坷拉」農業肥料廣告,美國、非洲、日本人為了一袋傳說中的神奇肥料,在廣告中大打出手。金坷拉到底能不能讓你畝產一千八,恐怕頗值得商榷。但是在三、四十多年前,台灣可是以實際的農業技術訓練,協助我們的非洲朋友,進行糧食革命。1970年,一支來自非洲的農技學員,就造訪雲林縣西螺農會,參觀本地稻作與農村產業的發展。雲林在30年前,不只輸出農產,更曾輸出農業耕作的經驗與Know How。而有趣的是,這齣新聞片居然還搭配上周添旺作詞、楊三郎作曲的經典名曲「孤戀花」,作為全片背景,看來當時孤戀花一曲真的很受歡迎。
採訪攝影(1970/05)。[非洲農技學員抵雲林縣孜察]。《數位典藏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URN=3253865(2010/01/26瀏覽)。
北港朝天宮香火鼎盛,是許多台灣人心目中的宗教聖地,每年遶境更是新聞媒體追逐的話題。不過北港朝天宮元宵花燈,在1960、70年代開始,也已經是全台灣民眾休閒旅遊的勝地之一。在這支新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各種以中國傳統民間故事為主題的花燈表現,電動模型在看臺上轉來轉去,雖然動作單調、卻也有另類的熱鬧。或許對看慣近年元宵燈節的朋友,可能會認為這種表現形式已然落伍,不過對當時的台灣社會,這已經是種炫麗、又得到官方認可的民間娛樂活動。而在交通不便、沒有高鐵只有公路局的年代,北港燈會,或許真的是中台灣地區的一大嘉年華盛事。
採訪攝影;賴澄茂(1970/02/20-1970/03/22)。[雲林縣北港鎮朝天宮花燈比賽]。《數位典藏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URN=3253612(2010/01/26瀏覽)。
對於6年級生或年齡更大的朋友來說,阿匹婆的「北港六尺四、舉人的唷」廣告,應該都不陌生。筆者小時候也在電視上看過這則廣告,不過卻從來不知北港六尺四真有其人,還錯認那舉人的圖片是用合成做出來的…。事實上,雲林縣除了是個純樸的農業縣,也由於早年國家體制尚未進入之前治安不佳,民眾為求自保紛紛習武強身,雲林北港就可是台灣本地武術的故鄉。這位北港六尺四,就是當年一位全台都知名的武師。本名陳政行的北港六尺四,因為魁武的六尺四(台尺)身高而聞名。對武師來說,練成銅筋鐵骨已不希罕,他與其他武師最大的差別,或許在於他成功地運用組織與新傳媒(電視)的力量,在全台灣人心中塑造難以複製與抄襲的形象。他不只能夠用單手將人從地上舉起、不費吹灰之力,還能夠讓乘坐好幾十人的巴士直接輾過自己的身軀、或是讓壯漢用鋼筋抽打,仍能毫髮無傷。他的武術團風糜全國,除了表演技藝之外還兼賣葯品,也算是種代言式的活廣告罷!只可惜他中年之後因為飲酒與過度勞累,不幸在壯年病逝,據說他的遺言是要求子孫世代不得練武,也讓他的武技不再流傳。在以下兩支影片中,我們很幸運,仍能一窺這位台灣武術巨人之片麟。
不詳(1971/02/10)。[雲林縣春節軍民聯歡]。《數位典藏聯合目錄》。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URN=3254473(2010/01/26瀏覽)
攝影(1970)。[雲林縣內功表演]。《數位典藏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URN=3253739(2010/01/26瀏覽)。
直到2009年之前,身為台北國人的我,卻從未涉足雲林。提到雲林,腦海裡除了西螺大橋、米、醬油,一下子竟然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不過事總有多面、不能以偏概全。我很高興透過對這些老黑白光影的回顧,我能夠認識另一個超脫傳統刻板印象的雲林。也把這篇文章,獻給所有來自雲林的朋友。
2010年5月25日 星期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